日期:2025-03-17 來源:國際能源網
2025 年 3 月的內蒙古草原,春風裹挾著清潔能源的脈動。3 月 9 日,蒙西電網調度中心的屏幕定格在 5.73 億千瓦時 —— 全區新能源單日發電量占比首次突破 50%,達 51.97%,標志著我國首個省級電網實現新能源對傳統火電的單日超越。三天后,風電出力再攀 2504 萬千瓦高峰,新能源發電占比連續兩日站上 "半壁江山"。
五年躍升:從 24.5% 到 51.97% 的 "蒙電速度"
這場突破絕非偶然。回溯 2013 年,內蒙古新能源裝機僅 1201 萬千瓦,占比 24.5%;2023 年底,全區裝機破億千瓦,新能源占比已達 44.5%。2024 年,隨著庫布其、烏蘭察布等千萬千瓦級風光基地集中并網,新能源總裝機突破 5000 萬千瓦,首次超過全網最大用電負荷。"這意味著內蒙古電網從 ' 火電為主、新能源補充 ',轉向 ' 雙輪驅動、綠電當家 '。" 內蒙古電力調控公司負責人表示。
支撐這一跨越的,是 "三位一體" 的消納體系:通過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,全區 2825 萬千瓦煤電已實現深度調峰,最小技術出力降至 40% 以下;842 萬千瓦儲能裝置(含抽水蓄能、新型儲能)化身 "超級充電寶",在夜間低谷儲存 15% 的新能源電力;借助省間現貨市場,蒙西電網每日向華北、西北輸送超 1 億度綠電,消納空間拓展至 2000 公里外。
場景革命:從 "發電賣電" 到 "綠電造血"
在鄂爾多斯蒙蘇經濟開發區,明陽智能 10 兆瓦風機葉片旋轉的軌跡,正勾勒著新能源的新生態。作為全國首個零碳產業園,這里 70% 的用電來自園區內的 400 兆瓦風光電站,剩余 30% 通過 "綠電溯源 + 市場化交易" 實現 100% 清潔供電。"過去火電調峰是負擔,現在變成了 ' 綠電銀行 '。" 園區負責人算了筆賬:通過低谷儲電、高峰放能,每年可節約電費 3200 萬元,同時為電網提供 120 萬千瓦的動態調節能力。
這種 "源網荷儲" 的深度融合,正是內蒙古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的關鍵。在包頭,全球最大的光伏單晶硅基地 —— 中環產業園通過 "自發自用 + 余電上網" 模式,年消納綠電 18 億度,相當于減少標煤 54 萬噸;在錫林郭勒,500 萬千瓦 "風儲氫" 項目將富余風電轉化為綠氫,供應周邊化工企業,實現 "電 - 氫 - 化" 全鏈條零碳循環。2024 年,全區 6 大場景化項目已消納新能源電量 217 億度,占總消納量的 25%。
戰略先手:從 "能源基地" 到 "標準高地"
此次突破更暗含深遠的戰略考量。根據內蒙古 "兩超過" 目標,2025 年新能源裝機將超 1.35 億千瓦(占比 50%),2030 年發電量超越火電。當前的 50% 占比,不僅提前叩開 "綠電主導" 的大門,更驗證了 "頭頂風光 + 腳下煤儲 + 手中電網" 的獨特優勢 —— 通過火電調峰、儲能調蓄、電網外送的協同,內蒙古正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 "蒙西樣本"。
在技術層面,蒙西電網已實現新能源功率預測精度 92%,故障響應時間壓縮至 15 分鐘,這些指標均領先全國。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,內蒙古的實踐為全球 "高比例新能源電網" 提供了 "低成本、可復制" 的解決方案。隨著 2025 年第四批大基地(2280 萬千瓦)開工,蒙西電網將形成 "北電南送、東儲西用" 的立體消納格局,預計 2027 年新能源發電量占比穩定在 60% 以上。
能源資訊一手掌握,關注 "國際能源網" 微信公眾號
看資訊 / 讀政策 / 找項目 / 推品牌 / 賣產品 / 招投標 / 招代理 / 發文章
掃碼關注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凡本網注明"來源:國際能源資訊網"的作品,均為本站原創,轉載請注明“來源:國際能源資訊網”!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國際能源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,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。聯系方式:400-8256-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