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3-14 來源:國際能源網
2025 年 3 月 13 日,杭州一場低調的成立大會,正在改寫浙江萬億級產業的協同邏輯 —— 當軌道交通建設協會與能源業聯合會合并為“浙江省軌道交通和能源業聯合會”,這個覆蓋 2000 + 會員單位的“超級聯盟”,首次讓地鐵工程師、光伏企業、電網專家坐在了同一張談判桌上。
從“各自為政”到“和諧共生”:
過去,浙江軌道交通與能源行業像兩條平行線:軌道交通領域的“浙江制造”占全國市場 35%,卻因能源配套滯后導致項目成本增加 12%;新能源裝機量全國第二,但抽水蓄能電站電纜 90% 依賴進口。聯合會的成立,首次將“軌道 + 能源”的跨界需求裝進一個平臺 —— 會員單位不僅包括中國電建、浙能集團等國企,還有萬馬股份、中控技術等民企,甚至納入了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科研機構。
早在 2024 年 11 月,聯合會籌備組就帶著萬馬股份等企業,召開超高壓電纜國產化研討會。會上,省能源局當場協調國網浙江公司、抽水蓄能項目方,為萬馬的 500kV 電纜提供首臺套應用場景。如今,這條原本被外企壟斷的電力動脈,已在浙江新昌抽蓄電站完成測試,成本直降 40%。萬馬股份總裁徐蘭芝透露:“聯合會牽線后,我們的研發周期縮短了 18 個月,今年有望拿下 3 個億的訂單。”
綠色轉型的“加速器”:
聯合會的“跨界基因”,正在破解新能源消納的世界級難題。比如,針對浙江光伏大發時棄電、冬季缺電的矛盾,聯合會正在推動“軌道 + 儲能”模式 —— 利用杭州地鐵 19 號線的地下空間,試點建設 200MWh 儲能站,白天儲存光伏余電,夜間反哺軌交用電。這種“源網荷儲”一體化方案,預計每年減少碳排放 1.2 萬噸,相當于 4000 個家庭的年排放量。
數據背后的協同效應:
會員單位技術共享平臺已上線 327 項專利,其中「軌道交通智慧供能」領域專利轉化量同比增 210%;
2025 年計劃制定 12 項團體標準,涵蓋氫能軌交、海上風電輸電等空白領域;
跨境合作方面,已對接德國工業 4.0 協會,籌備“中歐綠色軌交技術周”。
政企之間的“翻譯官”:
聯合會的另一重身份,是政策落地的“轉換器”。比如,針對“雙碳”目標下的能耗雙控,聯合會正在為 30 家軌交裝備企業提供“能效診斷”,幫助申請省級綠色制造補貼。會長焦旭祥透露:“我們剛完成《浙江省軌道交通能源協同發展白皮書》,提出的‘軌道走廊光伏化’建議,已被納入省發改委‘十四五’能源規劃中期調整。”
寫在最后
在碳中和的趕考路上,浙江這場“軌交 + 能源”的聯姻,正在證明:真正的產業升級,不是某個領域的單打獨斗,而是讓不同賽道的“玩家”共享同一個“游戲規則”。當萬馬的超高壓電纜搭上地鐵建設的快車,當光伏電順著軌交走廊輸送到海島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聯合會的平臺價值,更是中國產業轉型的“浙江方案”。
能源資訊一手掌握,關注 "國際能源網" 微信公眾號
看資訊 / 讀政策 / 找項目 / 推品牌 / 賣產品 / 招投標 / 招代理 / 發文章
掃碼關注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凡本網注明"來源:國際能源資訊網"的作品,均為本站原創,轉載請注明“來源:國際能源資訊網”!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國際能源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,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。聯系方式:400-8256-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