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1-14 來源:國家能源之聲
1月11日,我國首套全國產自主化海上風電綜合探測平臺——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“國能海測1號”在江蘇南通成功首航投運。
項目投產該項目創新打造“水上無人船+水下機器人”無人化海上作業模式,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水下探測技術取得重大突破,為我國海上風電駛向深遠海提供有力技術支撐。水上無人船+水下機器人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里的黑科技?沒錯它們已經從想象走進現實開始大展身手今天小編帶你走近這對“強到離譜”的CP看看它們究竟有什么獨門絕技!
為什么要打造“國能海測1號”?國家《“十四五”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》提出,“開展深遠海風電規劃,完善深遠海風電開發建設管理,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”,國家能源集團強化使命擔當,超前布局深遠海技術,開創性推出無人化海上風電海纜探測作業模式,打破傳統人工探測技術瓶頸,為海上風電向深遠海拓展給予有力支撐。無人船+機器人,硬核到離譜!“國能海測1號”的無人船、水下機器人和自研探測器是一個“黃金組合”,相互協作、配合默契,堪稱深遠海探測的完美團隊。它們強強聯手,直接將海纜探測精度提升10倍!?
長18米、寬4.1米、續航里程460公里,能扛得住3級海況(浪高2.5米)的考驗,承擔著布放回收機器人、航行的主要任務。裝有各種海事雷達、攝像頭,保證陸上操作人員能夠全程掌控“無人”組合的海上航行情況。?
自帶航行動力,根據海纜信號生成探測“地圖”,指揮無人船“去哪兒”,自己則負責帶著探測器暢行海底世界,近距離下潛、貼近海纜進行探測。?
水下機器人搭載的磁探器和光譜探測器,就像給海纜檢查身體的“超級CT”,各類損傷部位都難逃它們的“法眼”。側掃聲納、海纜高精度探測系統等,讓海底“畫面”清晰可見!性能大PK國能海測1號傳統人工探測出海人員09抗浪性能2.5米0.5米日測里程100公里10公里故障定位2天20余天怎么出海上班?
DP定位系統以前船只固定在海上需要拋錨,現在靠DP定位系統,就能讓無人船在風浪較大的3級海況下(浪高約2.5米),精準“站穩腳跟”,隨時等待機器人完成任務。一體化監控系統作為無人船和水下設備的“超級大腦”。它能實時收集船只、機器人、傳感器的數據,并結合海纜埋深、破損探測、故障點定位等“特異功能”,做到全方位監控和及時報警。
海纜高精度探測系統埋置于海床內的海纜到底在哪兒?這就要靠海纜高精度探測系統。它能像給電纜拍CT一樣,不僅找到埋在哪里,還能測量埋得有多深,誤差只有±0.1米。LIBS水下腐蝕檢測系統堪稱“海底顯微鏡”,能精準診斷出設備“受傷”狀態,可檢測缺陷深度≥10毫米,為后續設備修補維護提供可靠依據。聲光磁一體化觀測系統包含多波束成像聲吶、圖像聲吶以及3個高清定焦攝像機和5個水下照明燈,這個“水下攝影團隊”實現了海上風電場水下資產可視化。
一體化定位系統機器人的水下“方向感”,靠的是全球衛星導航、水聲定位和慣性導航等多重導航技術,與無人船DP定位系統的強強聯手,能讓海底電纜的坐標誤差不超過1米。
馭風闊步,向海圖強。“國能海測1號”的成功投運,是我國深遠海風電技術的一次重要突破,也是全球風電發展的“中國答案”。國家能源集團將持續推動海上風電技術創新,引領新能源發展挺進深遠海,為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。
能源資訊一手掌握,關注 "國際能源網" 微信公眾號
看資訊 / 讀政策 / 找項目 / 推品牌 / 賣產品 / 招投標 / 招代理 / 發文章
掃碼關注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凡本網注明"來源:國際能源資訊網"的作品,均為本站原創,轉載請注明“來源:國際能源資訊網”!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國際能源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,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。聯系方式:400-8256-198